品牌VI,品牌廣告,品牌包裝,產品畫冊,宣傳視頻等是當今企業進行品牌推廣必不可少的項目,如何選擇一家靠譜的設計公司長期合作,助力企業品牌健康成長,是很多甲方爸爸的一直很擔心和重視的問題!
在深圳這么多年,作為經濟特區,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,科研,制造,貿易,服務業百花齊放,在這個前沿城市,品牌這兩個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,企業也越來越有品牌意識,標派視覺,一直至力于為廣大中小微企業進行品牌助力,和我們一樣,還有很多大大小小,知名的設計公司在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發光發熱,這些可愛的甲方爸爸和乙方寶寶相愛相殺,正產生著各種奇妙的化學反應,推動著歷史的車輪。
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甲方如何選擇乙方,配合乙方?乙方如何自我提升,更專業的服務于甲方?最終設計出一個好的作品, 一個落地執行后能產生真正價值的作品。
很多甲方在與設計溝通時都會說:
你們是專業的!我要高大上,要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!與甲方溝通時,甲方又往往會擔心說太多會誤導設計師。真的會誤導嗎?那又該說什么才不會誤導呢?
在設計公司也會有這樣一種現象,某些初級設計師的案子總是反復修改甲方都不滿意,而一些有經驗的設計師總能一稿過,問題真的是只出在設計師這邊嗎?
從05年創業,到現在十多年了,加上平時經常和同行朋友的交流,發現:創意出一個好的作品, 一個落地執行后能產生真正價值的作品,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三個重要因素:
設計公司的專業度,設計師的專業度,甲方的配合度
以下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具體分析一下,供廣大設計師朋友和將與設計公司合作的甲方朋友參考。
問題歸根結底在乙方的專業程度和甲方的配合度兩個問題點上,但乙方我們又把他分成兩個點,即設計公司和設計師,專業的設計師會成就專業的設計公司,專業的設計公司能孵化出專業的設計師,兩者是相輔相成的。
一. 首先我們說設計公司的專業度
優秀的設計能產生出真正的市場價值,但優秀的設計從來就不是靠一個設計師去完成的,是需要一個團隊,包括前期調研分析-策劃-確定設計方向-素材-文案-攝影/插畫-設計-出效果圖-成品-落地執行。從大到品牌設計,小到畫冊海報設計,一個好的作品都要經過這些環節,而每一個環境都會有專業的人員去負責,一個設計師是很少這么全才的,所以有一個專業的團隊是設計作品質量的保障。
設計公司項目對接時,都會由設計總監自己或安排專業的前期策劃人員進行調研分析,告訴甲方要準備什么資料,要提供哪些有價值的信息,然后團隊討論分析后再做整體策劃,策劃方案與甲方確認后再分配到不同的設計師去執行,比如版式設計師,攝影師,插畫師,文案。整個環節是成體系的,有經驗的,有規范標準的。團隊每個人員各自發揮自己的專長,共同鑄就一個好的有價值的設計作品。
所以在這個層面,如果選擇的是經驗不足的團隊,可能在前期資料收集,調研分析這一環節方向就錯了,后期再怎么設計也抓不到點子上。
二:設計師專業度
設計師是設計作品的執行者,有經驗的設計師善與溝通引導,并結合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經驗去創作,好的設計師領悟能力都特別強,善于從與客戶或團隊領導的溝通中領悟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,當某些問題客戶不知怎么講的時候,他們也善于引導客戶提供與產品相關的有價值的信息。并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傳達給甲方,獲得甲方的認可。有的設計師甲方一講就知道甲方要什么,應該怎么做。
但是作為剛畢業的設計師或初學設計師怎么辦呢,懂美學知識,會軟件,但是摸不著設計方向,不懂得去探究客戶的產品賣點,差異化塑造。所以只能找各種素材東拼西湊完成任務。如果是這樣,那設計出來的東西肯定會進入反復修改的死循環,最終有甲方指引,輪為美工,甲方說怎么改就怎么改,越改越不對,甚至對這個職業都失去了信息。
其實這部份設計師我建議呆在專業的設計公司里面,你們懂美學知識,會軟件,但缺少經驗,需要借助團隊的力量來找方向,需要通過公司的專業制度和流程來讓你們的作品有價值,并慢慢從團隊學到經驗,讓自己上升成專業的設計師。
所以,作為甲方,如果想要設計效果有保障,要想花出的錢不打水漂,選擇專業的團隊和設計師尤為重要,如果一味追求低價格,花出去的錢產生不了任何價值。
三:甲方配合度
為什么講甲方配合度這個詞呢,不是說甲方給了訂金就什么都不管了,事實上所有甲方都是很重視的,希望乙方出來好的作品,但是除了重視,還需要甲方一起參與進來,這就是配合度。
配合度主要在兩個方面:
1.甲方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,以及市場環境,自己的預期目標等傳達給乙方的程度
畢竟對于產品,甲方才是最了解的,乙方是通過甲方的介紹和甲方同類產品這些層面來了解的,短時間是無法達到甲方的了解深度。
作為甲方,你自己賣的是什么產品,你有深入了解過嗎?產品賣多少價位?針對什么人群?走什么渠道?競品有哪些?競品的價格賣多少?你的推廣物料視覺形象這些目標消者喜歡嗎?賣點挖掘到了嗎?與對標品牌的差異化在哪里?等等。
以上這些點,是作為設計公司要最終探索的,要清晰化的,這幾年,甲方的品牌意識起來了,一部份甲方是很清晰的,可以直接將自己的定位講給乙方,讓一方去分析,論證,這樣可以少走很多彎路,但也有很大部份甲方是典型的產品思維,只顧做產品,完全沒有這個意識, 可能覺得無關緊要。
針對以上的問題,我們來細說一下,這是作為設計師要探討的,也是甲方應該仔細琢磨的。
①你賣的是什么產品?
當今社會,無論哪一個行業,生產制造還是服務行業,同質化非常嚴重,市場定位不清晰,銷售產品時,一問三不知的,產品能賣出去嗎?
就拿我們自己來舉例,我們要給客戶推銷我們的設計,主要推銷的是品牌設計,是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品牌策劃,品牌設計,品牌轉型升級的,我們注重的是前期整體策劃+分段執行,走原創設計,差異化塑造的路線等等。
②產品的目標消費人群是哪些?
產品最終是要走向市場的,作為甲方,你的銷售人員,要將產品賣出去,首先你要了解哪些人群需要他,哪些人會購買他,這些叫目標消費人群,但往往有時候產品最終使用人群和購買人群是不一樣的,你弄清楚了嗎,比如很多養身保健品的最終使用人群是老人,但真正買產品的往往是這些老人的兒子,女兒等年輕一代。就像老白金:基本上都是年輕一代買腦白金作為禮品送給長輩的,所以他的真正目標消費人群其實是年輕一代,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是中老年群體。
③你的對標品牌以及你的產品的競品你了解嗎?
相信有很多老板都有這樣的經歷,明明自己的產品比同行的好很多,但就是賣不過人家,沒有人家有知名度。在深圳這么多年,見過太多這樣例子, 像前幾年的磁吸數據線,這兩年的耳機,藍牙音響。特別是以產品思維為主的客戶,我有個客戶自己研發的兩款產品,一款覺得不夠好,質量差,價格定位不高,利潤低,就把這款產品給朋友去做了,自己選擇了高品質這一款,但是被朋友拿去那款產品,就一款產品,一年時間,他朋友從三四個人一直做到兩百多人的團隊,而他自己這一款一直不溫不火。
再講講知名的,比如這兩年賣得很好的小瓶酒江小白,有多少商家在江小白之后盲目跟風,又有多少活下來的?又比如良品輔子,海底撈,那么多跟風的,又有多少人了解他們背后的成功原因?
找到對標品牌,弄清他的消費人群是哪些?你的又是哪些?他的價格是多少?你的又應該訂多少?他的投放渠道是什么?你的渠道又在哪里?他的廣告投入大概是多少?你的預算又是多少?他的推廣物料和視覺體系是什么樣的?你的要不要成體系?要不要跟他一樣?等等。
④你的產品賣點是什么?
有句話叫做兒子都是自己的乖。自己的產品就像自己的兒子,總感覺所有的都是好的,賣不好都覺得是消費都不識貨。賣是你的權利,買是消費者的權利,我們要從產品思維向用戶思維轉換。要從中挖掘出能打動消費者的賣點,找到消費者的痛點,好處多,優點多不叫賣點,所謂的賣點往往就那么一個點,找到這個點,為什么兩元錢的口罩干掉豬肉成了今年最搶手的年貨了,看著是段子,這是段子嗎,因為需求在那里?有時候賣點也不一定在產品上,同樣是做火鍋,海底撈為什么那么優秀,你去體驗一下就知道了,因為服務就是他的賣點。
再舉個例子:海爾自然風
空調自誕生以來,出風的風向、風速一直沿用機械風模式,有百年以上的歷史。有專家認為,即便是風速由最早的一檔擴寬至三檔、五檔,但每檔風速是固定不變的,導致風吹在人身上仍然不舒服。但自然界的風就不一樣,因為是變化多端又無序被稱為目前最舒適的風。海爾空調要捕捉的就是這樣的風,而這一需求的發現正是源于海爾基于用戶行為習慣大數據的分析,通過對智能空調用戶的個性化體驗數據分析,海爾空調完成了有大數據到技術再到產品的轉化,打造出了具有獨特賣點的自然風空調。
海爾的品牌故事里是這樣講的:為了捕捉到自然風,并將其應用到智能空調上,海爾研發人員行走20000公里,測試了初秋竹林、夏季海邊、雨后森林、長白山等300個自然場景,采集自然風的風速及風量數據,通過對比自然風和機械風,運用大數據分析推導出自然風模擬方程式。
⑤目標消費人群喜歡什么樣的視覺體系?
站在CIS層面,我們常把品牌理念(MI)比作品牌的心,把品牌視覺體系(VI)比作品牌的臉,把活動理念識別(BI)比作品牌的手,如果要把你的品牌理念傳達給消費者,植入到消費者的心智里面,只有通過你的形象(臉)和你的行為(手)相互配合。所以品牌視覺是你必須要重視的層面。同樣我們要從用戶思維出發,要弄清楚目標消費人群的年齡層次,性別,喜好! 時尚的?另類的?復古的?國潮?可愛的?溫馨的?奢華的?簡約的?冷淡的?酷炫的……要弄清楚哪種風格能夠代表他們,能夠打動他們。
所以,這些問題,很多甲方覺得這是策劃公司,設計公司的事情,雖然最終呈現的專業的,系統化的方案是由設計公司,策劃公司來做,但我認為這是甲乙雙方要共同探討的問題,甲方作為品牌的創造者,產品研發者,更懂自己的產品和市場,更要盡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觀點傳達給乙方,與乙方深度溝通,配合乙方進行分析,調研,論證,策劃,來完成自己品牌的深度梳理和塑造。
2.項目中甲方的反饋度
初搞提交后,甲方的反饋意見是舉足輕重的,直接決定了項目后期的進度,如果在初稿提案這一環境擱置了或溝通不暢,整個項目周期就長了,效果也得不到保障。
十多年里,這么多合作項目中,經常會碰到這樣那樣的情況,很多同行也提這到這一現象:前期甲乙雙方配合度很高,設計稿提交后就沒反應了,或者一推再推,周期很長,有時甲方突然想起來還會問乙方為什么周期這么長,總結后發現大致原因有以下幾種:
1.甲方負責人太忙,各種事情多,相比之下,設計項目變得不重要,擱置下來;
2.甲方負責人離職或換人了;
3.甲方負責人拿著半成品投放,想先測試一下看有沒有效果,有效果再繼續, 但是設計不成體系,不完整就投放又有什么效果呢?
4.甲方產品或市場不成熟,甲方還在猶豫,或者這個產品或服務已經不做了;
5.甲方負責人不是決策者,公司團隊意見很難統一導致反饋不了;
6.騙稿,這類就屬于惡劣型,拿著設計公司的初稿找人翻版,尚不知知識產權這一項;
7.剛創業那會,確實由于設計的東西達不到甲方預期,甲方放棄,項目爛尾的情況,隨著團隊越來越專業化,這種情況就沒再出現過;
為了項目高效高質量完成,最終落地投放,產生價值,甲方的反饋和決策速度非常關鍵。
綜上所述,如果乙方專業,甲方配合度,大家協同一心,設計出的作品必將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營銷價值和品牌價值。
有品牌意識的老板大都會專門劃分一部份資金用到品牌塑造上面,比如品牌VI,品牌廣告,品牌包裝,產品畫冊,宣傳視頻這些上面,但也有很大部份甲方朋友覺得設計很簡單,不就是一個美工在電腦上用軟件點幾下的事情嗎?但往往等明白過來的時候,同行已經走到前面去。

“設計那些事之甲方爸爸與乙方寶寶的選擇與配合”配圖為標派視覺品牌設計公司案例
注:本文由AI生成,“設計那些事之甲方爸爸與乙方寶寶的選擇與配合”僅供參考,不保證內容的準確性、真實性。
聲明:本文“ 設計那些事之甲方爸爸與乙方寶寶的選擇與配合 ”信息內容來源于網絡,文章版權和文責屬于原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如圖文有侵權、虛假或錯誤信息,請您聯系我們,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