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娛樂新聞/ /8081 閱讀
2024 年的劇集市場呈現鮮明分水嶺:三部 S + 級流量古裝劇集體遇冷,播放量冠軍僅 2000 多萬,市場大盤遲遲未能突破兩億,而短劇卻以 504 億的年市場規模強勢逆襲,甚至超越電影全年票房總和。這場長劇與短劇的博弈中,成毅曾引發爭議的言論如今意外應驗,也揭開了行業深層變革的序幕。
長劇遇冷:大制作難敵觀眾 “耐心危機”
近期開播的《天地劍心》《水龍吟》《暗河傳》三部 S + 古裝劇,本是市場寄予厚望的流量之作。制作層面不乏亮點:《天地劍心》主打 “無誤會” 清爽劇情,跳出狗血套路;《水龍吟》《暗河傳》則畫風精美、特效耗資不菲,放在以往堪稱熱播潛質股。
但現實數據卻格外冰冷。這三部劇不僅播放量未達預期,各項衍生數據也全面拉垮,甚至不及部分短劇的表現。根據行業數據顯示,2024 年頭部長劇集熱度均值同比下降 7.35%,口碑均值也同步下滑,“古偶災年” 的論調在觀眾間廣泛傳播。即便有流量明星加持,甚至被視為 “扛劇生” 的成毅主演《天地劍心》,也未能扭轉長劇市場的低迷態勢。
網友討論中,“節奏太慢” 成為長劇撲街的核心共識。在碎片化時代,觀眾日均刷劇時間雖達 101 分鐘,但更傾向于在吃飯、通勤等間隙快速獲取內容,短劇每集 10 分鐘左右的強反轉劇情,恰好適配這種觀看習慣,而長劇動輒數十集的鋪墊的敘事模式,已難以留住當下的觀眾。
成毅的 “預言”:從爭議言論到市場印證
這場長劇遇冷,讓三個月前成毅的直播言論再次被熱議。當時他主演的《赴山海》熱度未達預期,直播中提及 “看劇需要耐心”,被部分觀眾解讀為 “內涵短劇”“甩鍋觀眾”,引發群嘲。
但回溯語境不難發現,成毅的言論更像是對行業趨勢的敏銳感知 —— 他察覺到觀眾耐心正在流失,甚至 “恨不得十分鐘看完一部劇” 的現狀,只是表達方式引發了誤解。其粉絲后續拉踩短劇 “缺乏深度” 的言論,進一步放大了爭議。不過一個月后,成毅正面回應,坦然承認短劇對長劇的沖擊,認可其爆火的合理性。
如今《天地劍心》的市場表現,恰好印證了他最初的擔憂。即便這部劇在劇情上有所創新,仍難敵短劇的競爭壓力,被網友調侃 “不如短劇帶感”。這也說明,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,僅憑演員號召力或單一劇情亮點,已難以支撐長劇突圍,“流量明星扛劇” 的時代正在落幕。
短劇逆襲:500 億市場的流量密碼
短劇的強勢并非偶然。截至 2024 年 6 月,短劇用戶規模已達 5.76 億,超過網約車、外賣等主流應用用戶數,紅果等平臺月活用戶甚至超越部分傳統長視頻平臺。《十八歲太奶奶駕到重整家族榮耀 2》等爆款短劇,更是創下 30 億播放量的驚人成績。
短劇的成功,核心在于精準適配市場需求。快節奏敘事是其核心優勢,每集密集的反轉、強沖突的劇情,讓觀眾無需長時間投入就能獲得情緒滿足;題材上覆蓋甜寵、復仇、修仙等多元類型,精準擊中不同受眾偏好;而碎片化的觀看場景,更是完美契合當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。
值得注意的是,短劇并非 “低質量” 的代名詞。部分作品已開始追求內容升級,如《云渺 4:絕嗣佛子》融合懸疑志怪元素,《家里家外》以方言展現家庭溫情,豆瓣評分達 7.9 分,打破了大眾對短劇的刻板印象。四大視頻平臺也紛紛加碼短劇布局,從基礎設施搭建到分賬激勵,推動行業走向規范化。
行業變局:長劇與短劇并非 “非此即彼”
長劇的遇冷與短劇的崛起,本質上是內容供給與觀眾需求的重新匹配。長劇并非失去市場,而是需要突破傳統模式 ——2024 年《慶余年第二季》《唐朝詭事錄之西行》等優質長劇,仍憑借深厚的劇情內涵和精良制作成為 “劇王”,證明觀眾對高質量長劇的需求依然存在。
行業專家指出,長劇與短劇并非競爭關系,而是互補共生。短劇滿足用戶的即時娛樂需求,長劇則以文學性、深度思考提供審美體驗。成毅在回應中也提到 “市場會變”,暗示長劇仍有回歸主流的可能,關鍵在于能否平衡深度與節奏,借鑒短劇的敘事優勢,同時保留自身的內容厚度。
對于從業者而言,這場變局是挑戰也是機遇。長劇需要放下 “優越感”,正視短劇的市場價值;短劇則需提升內容質量,擺脫低俗化標簽。未來的劇集市場,或許不再是長劇與短劇的對立,而是兩者相互借鑒、各展所長的新格局。
用戶最新評論